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商家 >
广东乳源:公共文化服务大提升 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2021-04-28 11:20:01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地处粤北山区的乳源瑶族自治县是广东省3个民族自治县之一,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2019年以前,当地的公共文化服务既贫且弱,大型公共文化阵地欠账较多。而如今,该县建起了占地40多亩的过山瑶风情园公共文化场馆集群,建设提升了9个文化站和102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实现逆转的密码是什么?乳源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欧先凤说,2019年以来,该县以创建第三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域旅游融合,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总分馆服务体系等重点领域改革,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向镇村下沉,提高了标准化和均等化水平。

为补齐短板,乳源县整合各级各类资金,申请政府专项债资金,筹集资金约2亿元,推动公共文化财政投入实现重要突破。2020年,全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总投入达4000万元,与此前两年相比,增长率超过30%。

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国首批试点建设工作,乳源县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当地在强化财政资金保障的基础上,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政企互助会资金1000多万元,完成89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补短板和提档升级,建成镇村文化公园、文化长廊18处,百姓大舞台15个。

乳源县还推动公共文化设施与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人才深度融合。全县124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全部实现空间共享,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功能服务的基础上,还结合群众需求和民族特色,设置了瑶族文化展览室、瑶绣工艺传承室、瑶歌传习室等特色功能室。通过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帮扶共建项目,乳源县打造了126支“金鸪鸪”瑶乡文艺兵,实现镇村全覆盖。目前,乳源县文化志愿者达到2550人,较两年前增长了30倍。

欧先凤表示,两中心融合有效增强了基层公共文化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供给。两年来,当地开展了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主题阅读沙龙、品牌群文活动及瑶汉互助文艺帮扶共建行动等近500场次,惠及群众62.3万人次。

针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能力有限、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乳源县大力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总分馆制向旅游景区景点延伸。如今,当地已在景区、酒店、民宿等嵌入粤书吧、风度书房、稻香书斋等特色阅读空间26个。这种由政府指导把关、企业自主管理的总分馆和“粤书吧-风度书房-稻香书斋”的联合公共阅读空间体系,解决了后续运营问题,提升了阅读空间活力,拓展和丰富了图书馆总分馆的服务模式。

乳源县还推动文化馆演艺团队与旅游企业合作,在景区常态开展过山瑶民俗文化展示、展演,在特色旅游村植入非遗传习课堂,在农旅小镇植入非遗集市、文创特色街区,把观光型旅游点发展为瑶族文化体验点。而旅游集散中心也建成了非遗扶贫工坊、瑶族文化创意园等,集中展销推广相对分散的瑶族非遗产品。

通过两项融合,乳源县补齐了县级“三馆”短板,提升了服务效能。其中,县文化馆达到国家一级馆的评估定级要求,开设了十多种公益培训课程,累计惠及群众3.8万人次;县民族文化传习馆深入各镇(村)开展“魅力瑶乡·文化乳源”系列惠民巡演活动40余场,服务基层群众5.6万人次;县图书馆的公共阅读环境得到优化,组织开展亲子阅读沙龙、青少年阅读沙龙、残障人士阅读沙龙、农民工阅读沙龙等公益活动40余场;县博物馆的文博服务实现提档升级,策划开展的山瑶历史文化讲解、文保单位研学等公共文化活动20余场,惠及群众3.2万人次。

与此同时,完成了乡镇综合文化站补短板和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升工程。2019年以来,乳源县依法收回了12个被占用、挪用、租借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功能室,并通过升级、整改、完善,促使全县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有3个达到省一级站标准,其余6个达到省二级站标准。全县115个行政村(社区)中,已高标准完成30个示范点的提升,新建村级文体广场46个、村史馆6个,新增和维修农村健身设施30处。

为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乳源县以共建为抓手,通过部门、城乡、校地、文教、政企联动,描绘乡村振兴美丽图景。如今,各镇打造了两个以上公共文化特色品牌,如大桥镇的西京古道文化旅游节、“圣祖祭”,乳城镇“消怨火”糍粑节、大布镇“腐竹节”等,呈现出一镇一品、一村一韵的繁荣风貌。活跃在全县公共文化领域的30多个民间文艺团体、1000多名文化能人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同舞飞扬舞蹈队、红叶歌舞团、秋韵歌舞团等社会组织成了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力量。

乳源县还成功探索了公共文化服务政企合作新模式,吸引了云门山旅游度假区、南岭一峰生态农业园、广东中农批农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等文农旅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打造了以研学游、科普游、非遗体验游、文化旅游节、文旅云直播等为主要形式的特色活动项目。当地还成立了政企联动的瑶绣文化促进会和“妈妈制造”瑶绣合作社,由政府建设非遗传承基地和扶贫工坊,企业组织瑶绣文化志愿者传承创新瑶绣文创产品,带动绣娘年人均增收2万多元,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关键词: 公共文化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6
 

中国网购网 market.sosol.com.cn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