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商家 >
青云科技上市:科技塑造人类 资本看见混合云 2021-03-17 13:35:36  来源:环球网

3月16日,北京青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青云科技”)正式上市,股票代码为688316,开盘价为76元,相比发行价63.7元涨19.3%。

青云科技的成功上市,也为云计算赛道的玩家提供了新的“标的”。青云科技董事长兼CEO黄允松在谈到此次上市时表示:“在高度分散的科技模式里,我们也能创造商业价值。”

选择混合云:基本逻辑是解决客户问题

成立于2012年的青云科技,是一家第三方中立云计算厂商,也是全球最早布局混合云的厂商之一。公司以软件定义为核心,致力于为企业用户提供自主创新、中立可靠、性能卓越、灵活开放的云计算产品与服务。

青云科技成立之初,黄允松便将青云的业务重点钉在了满足客户需求上,也因此,对于青云来说,公有云、私有云还是混合云并不是一个选择性问题,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客户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规模化实践才是最佳的验证之道。因此,从公有云、私有云再到混合云业务的推出,其中的根本逻辑在于:解决客户的问题。

2012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还处于朦胧起步期。阿里云、腾讯在进行业务摸索,青云、优刻得等一批初创企业相继成立。2013年起,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相继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云计算行业开始升温。但众多云计算厂商面临着众多问题:市场不成熟、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没有可参照的成功样本、竞争激烈难以盈利…….

彼时,做私有云还是公有云也成为众多云计算厂商的不同发展路径。然而,随着企业上云实践的进一步深化,大多数企业想要的是兼顾稳态业务与敏态业务,在安全合规和整体TCO(总拥有成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就诞生了兼具公有云和私有云优势的混合云。

对于一直致力于解决客户的问题,甚至是先于客户发现问题的青云科技,布局混合云业务也就“势在必行”。

事实上,混合云的实现有比较高的技术壁垒。它需要系统化的架构设计,以及工程化的交付方案,用户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上的使用体验与管理机制应当一致。要实现这种公私一致,云计算公司就要提供相同的API、相同的功能组件、相同的工具与应用环境,从而保证应用一次性开发,无差别部署,以及应用调度策略的一次性配置。

好在,青云科技的统一架构在混合云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青云看来,真正的混合云,必须要像一朵云那样,拥有一致的架构和体验,而这绝对不是“集成拼装”可以实现的。

早在2014年时,青云科技就确定了公、私一致架构的技术体验,为混合云业务打下天然的技术基础。而当时,在云计算巨头里,也只有微软发布了混合云战略。同时,这也与此前上市的优刻得和金山云在业务层面产生了显著差异。

青云科技坚持核心代码自主研发,是国内少数能够实现云计算平台直接完全国产化替代的厂商,在云平台的核心架构设计上同时实现了“无限扩展”(5000+节点)和“最小规模交付”(3节点)能力,支持任意规模、任意组合(公有云、私有云、托管云)的混合云。

同时,青云混合云的交付方式也很自由,以软件和服务的交付方式各种组件,对新建平台没有硬件限定,对既有硬件又提供利旧方案,可以大幅降低用户成本。

黄允松表示:“公有云、私有云都无所谓,在我们这只有混合云,公有云还是私有云,取决于客户想要什么。客户拥有的是以服务形式所拥有的硬件,而不再是以硬件形式所拥有的硬件。”

目前,青云科技的客户既包括传统企业,也包括互联网新兴企业,行业覆盖:银行、保险、能源、交通、制造、公共事业、教育和医疗等。

投资:看的是未来价值

自2012年成立之初,获得来自蓝驰创投的200万美元A轮融资后,青云科技共完成四轮融资。最近一次是2017年6月,完成D轮融资,获得资金10.8亿元。投资方为招商证券国际、招商致远资本、阳光融汇资本等。

随后,坊间便不断传出青云计划上市的消息。相对于外界的纷繁猜测,青云科技内部则对此十分淡定。直到2020年4月,青云科技正式提交招股书,拟在科创板挂牌上市,中金公司担任保荐人兼主承销商。

招股书显示,根据未经审计的管理层报表数据,2020年青云科技实现营业收入4.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91%;实现净利-1.6亿元,较上年亏损收窄14.45%;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3亿元,相较于去年收窄5.88%。

从历史财报数据来看,2017年至2019年,青云的营收分别为2.39亿元、2.81亿元和3.76亿元,对应亏损净额分别9647万元、1.49亿元、1.9亿元。

持续亏损成为了青云上市前的焦点,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对于亏损这一问题,黄允松则十分坦然:“青云虽然是个亏损企业,并且从事的是基础层科技研究,一点都不搞消费者互联网,但如今也能够成功登陆A股市场。所以,每个人都看到了自己职业发展的希望。”

而如果深挖,青云的亏损来源只有一个,就是公有云业务,即招股书上的“云服务”。反过来,青云科技在银行、保险、能源、交通等行业上的云解决方案的销售收入,增速非常高,年增长率可达50%及以上。黄允松认为,按照这个增速再往前跑个两年的时间,“基本上所有的问题都消失了。”

而对于投资人来说,相对于目前的盈利状况,则更加看重企业未来所提供的价值和创造的价值,即企业的潜在增长价值才是投资者是否“押注”的关键判断因素。

从混合云市场的发展前景来看,混合云市场仍处于成长初期,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同时,真正的混合云拥有一致的体验和架构,不是多云的简单集成拼装,极其考验技术,这也给青云提供了引领产业浪潮、享受云计算发展红利的机会。

青云的上市,对于科技企业尤其是相关的云计算厂商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而对于投资人来说,则是看到了更多的投资空间。

黄允松认为:“青云科技的上市是一种正向的促进。”“现在A股市场上面,像青云这样的科技公司没有,我们是第一个去申请列牌的,我有足够的信心,三年之后像我们这样的公司,A股市场上面沪深两市到处都是,我有很强的信心。我觉得这一步走出去,对整个行业的推动,示范效应是巨大的。”

“市场要变,所以我有足够的信心能够回报,而且是以正确的二级市场的逻辑来回报他们,我对此高度有信心。”黄允松强调。

做创新者:坚持自研

多数云计算厂商下游客户主要是互联网领域,而青云科技在对产品性能要求高的银行、保险、交运、能源、政务等行业率先取得显著优势,已实现众多标志性项目商业落地。基于金融等行业用户的高粘性,青云的云产品留存率随着产品不断成熟优化而逐步提升,2017-2019年及2020年1-6月,公司云产品留存率分别为19.32%、30.38%、38.37%及57.41%。

产品备受欢迎的背后,是公司始终将自主创新作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大力投入研发。这一点,从招股书上也有所体现。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7至2020年6月,青云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067.万元、6426万元、6954万元以及365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2.82%、22.81%、18.45%及25.34%。

青云科技从成立起就坚持走自主创新、国产化的道路,是国内少数能够实现云计算平台直接完全国产化替代的厂商。由于长期坚持完全自主研发,青云技术优势显著,其中QingCloud私有云平台和青立方超融合,已经能够直接替代国外VMware、Azure Stack等产品,并在多个行业的头部企业中得以应用;RadonDB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完全能够替代Oracle等传统数据库,实现在数据库层面的自主创新

公司完全自主设计云计算平台产品架构,自主编写全部核心代码,并逐步拓宽国产化兼容认证,与中科可控、鲲鹏、麒麟、寒武纪等业界伙伴达成兼容互认,协力构建国产化产业生态。

去年7月,青云QingCloud更是依托全维云平台,推出了超级混合云解决方案,将混合云架构从狭义拓展至广域。随着云网边端一体化的拓展,配合早已全面覆盖的公私混托一体化交付能力,青云QingCloud具备了全维度满足用户对不同业务场景的云计算需求。

根据中国ICT研究咨询机构计世资讯发布的《国产云操作系统白皮书》显示,青云QingCloud作为国内拥有领先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级云服务商,凭借完全自研的云计算平台,跻身重点厂商竞争力矩阵。

而从青云科技的三位创始人来看,都是地地道道的码农出身,偏好“写代码”。也是这样的特质,让青云的“基因”中本身带有“技术”属性:写代码搞技术才是企业根本。

黄允松表示:“我们对整个社会向下一代基础设施的转型,很有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扮演好创新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矢志不渝的不断投入资金的原因,因为我们要投入创新。”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技术能力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保障。有了出色的自研能力,才能够推出高品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才能满足客户所需,才能提升自身的存在价值,才能夯实青云的未来发展道路。青云科技CTO甘泉表示:“青云跟很多借鉴开源技术的云厂商不同,我们的产品,每一行代码都是我们自己开发的,这是非常难的事情。所以我们能在技术水平上,是可以赶超巨头的,这些就是客户喜欢我们的主要原因。”

募集资金:投向三大项目

青云科技本次科创板IPO募集资金约11.88亿元,主要投向“云计算产品升级项目”(7.34亿元)、“全域云技术研发项目”(1.41亿元)、“云网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64亿元),并补充流动资金。

三个项目中,投资额最高的是云计算产品升级项目,该项目是公司加强“云”相关核心能力的重要步骤,拟在公司现有云计算产品和营销网络的基础上,对公司产品和渠道进行全面升级。公司技术实力强劲,但是生态体系建设和渠道掌控力有待加强,项目实施后公司现有的云计算产品进行全面更新迭代,能够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同时,拓宽销售渠道,开发新的市场区域,为“云”相关产品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成长打开空间。

全域云技术研发项目是公司实现全域互联,构筑“端”和“边”相关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项目计划研发EdgeWize边缘计算平台,将云计算能力下沉到终端设备,构建覆盖海量场景的“端”计算能力;另一方面,项目计划研发QingCloud IoT物联网平台,对众多边缘节点进行统一管控,对设备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和操作并构建IoT应用程序,从而形成“边”相关能力。

黄允松介绍,目前,青云科技的总部在北京,但对于数字化迅速发展的其他一二线城市来说,青云需要进行快速的业务覆盖,因此,青云考虑在更多的城市设立办事处等商业组织机构。“我们商业组织要下沉,现在太集中。”

在创新方面,青云科技虽然天然带有“技术基因”,但在商业领域是“短板”。因此,青云已经在内部进行了相应改革,未来将设立研究院,研究商业的价值、行业的架构。这也将帮助青云在商业运营层面,获得发展的推动力。

在开放层面,青云的所有产品将向基金会和全球开放,黄允松强调:“我们要走层次结构清晰的架构,连接与创新产业链,为更多的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提供基础的技术和平台,这将一直是我们的目标。”

而从中长期的发展来看,青云的重心还是放在了技术产品上。在云原生方面,要做完整个Cloud Native端到端的产品体验,其次,坚持去中心化、分散化,最大程度保护用户的价值,进而推动社会接近于零成本的创新迭代。此外,推动AIoT即物联网及边缘平台的发展,在青云看来,未来的景象应该是所有人的网络都是互联互通的,不再存在省界之别,不再存在运营商之别。

混合云:市场中的重要一极

根据调研机构Mordor Intelligence的预测,2025年全球混合云基础设施市场价值达到1280.1亿美元。据IDC预测,混合云在云计算市场份额的占比将达到67%。Gartner预测2020年采用混合云的企业占比会达到90%。MarketsandMarkets预测表明到2021年混合云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2.5%。

在全球几大调研机构看来,在未来,混合云具有极大的市场增长空间。而全球云计算巨头已经开始加快布局混合云业务。2019年,IBM正式完成对红帽的收购,这也是这是IBM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收购,收购完成后红帽将并入IBM混合云部门。而AWS自2018年推出私有云产品Outposts后也在布局混合云市场,打造混合云解决方案。微软也推出了AzureStack,这也是其融合了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混合云”领域的关键产品。

如果单从国内市场来看,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企业采用混合云的比例仅为9.8%,预计在未来几年,混合云市场将快速扩张,成为云计算的重要的一极。

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其中,云计算作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将加快云操作系统迭代升级,推动超大规模分布式存储、弹性计算、数据虚拟隔离等技术创新,提高云安全水平。以混合云为重点培育行业解决方案、系统集成、运维管理等云服务产业。在数字化转型、产业升级等大背景下,混合云的需求将迅速增加。这对于青云科技来说,无疑是利好的外部环境因素。

云计算是面向未来底层基础设施创新的行业,也是难而正确的事情,重资金、重投入、高门槛,对人才、技术、商业回报都极具考验。对于云计算企业青云来说,则是要做正确的事情。“我们要懂得放弃,只有懂得放弃的人才有可能更快速的走向正确的成功。”在黄允松看来:“科技的本质是为了让人类社会变得高度美好,同时运行成本超级低。科技的目的是需要去解决社会的问题。科技塑造人类。”

关键词: 青云科技 资本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6
 

中国网购网 market.sosol.com.cn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